地點:衛生福利部1201會議室 2樓
主持人:李司長偉強
聯絡人:吳專員淑惠 02-8590-6615
討論事項的第三點最可怕....





版主: 版主002
很意外嗎?mhc130588 寫:討論事項的第三點最可怕.....為彌補適用勞基法後30%的醫師人力缺哦....連招募外國醫師 ..開放採認大陸醫事學歷..增加醫學生人數..訓練醫師助理..讓專科護理師接手...都提出來了
還說出目前招收1400名醫學生..以後每年至少要增加420位醫師人力
![]()
![]()
![]()
![]()
呵..人家的爸爸媽媽都是高官..你覺得他們只會當住院醫師嗎..cchic 寫:開放這些人回來只能當萬年住院醫師
看他們願不願意
一天護理費200多 醫師費用4.500 而且是24小時照顧的床 本來就該關newshine 寫:台灣蓋了這麼多大醫院與病床
基本勞動力從哪裡來呢
當人口已經從金字塔結構變成水管狀
甚至是倒金字塔的結構時候
人力要從哪裡來呢
一直都是會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只是醫療的人力
比較受到重視
也相對之下比較難用機器人來替代
但是財團醫院還是生存
社會還是需要醫院
所以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員的權利
跟社會的需求與財團的壓力相較之下
何者是該被犧牲的
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
但是站在醫界的立場
要釐清的問題是
醫院需要的人力是在住院醫師這一部分
或許應該說是在primary care的這一部份
如何讓primary care的人力足夠
卻又不影響整體醫療人力結構
這才是重點
大大你講到重點了..lsb1567 寫:現在的醫學生難道是讀心酸的嗎? (打小人) 一點保障都沒有嗎? (打小人) 萎大政府創造了流浪教師,今日的政策即將再創新的就業奇蹟:流浪醫師(打小人) (怒火中燒)
更慘的是 22K的醫生醫糾要付的誠意是 22K x 1000+ ! , 而且沒有勞基法保障!sucker 寫:現在22K大學生的慘境
不就是當初廣設大學結果
22K醫學生的慘境應該不遠矣
人家都說醫院床不夠了....DrHead 寫:予事者請注意
台灣沒醫師荒,
台灣西醫師人數破4萬
平均不到500人有一個醫師
哪來的醫師荒!!
是過多的醫院才有醫師荒好不好?
kniteness 寫:很多醫生和醫學生仍然以"不要怕競爭"為理由,不反對開放外國醫學生和中國醫學生
這實在是太可怕的現象了,這些人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看現在的情況就知道,在台灣,沒有什麼正常的市場經濟、公平正義可言
醫生在健保和財團醫院的控制之下,完全沒有正常的薪資和權利
那到時開放了這些波波和陸陸進來,怎麼可能期待會有什麼"良性競爭"呢
絕對是成本低的劣幣趨逐良幣罷了
真的希望所以所有醫生都能夠團結,但是還是有太多人不認清現實,還認為自己高高在上阿
若以受雇醫師加入勞基法將造成醫師人力不足35%,要脅要開放陸醫入台(衛福部醫事司司長語);不如衛福部邱部長勇敢發出壯志豪語去徹底解決台灣過度醫療的根本問題━「將健保每人每年就醫平均次數由15次減至仍高於歐美的10次」(僅稍正常化),則所有目前醫(過勞),藥(國人吃藥是歐美數倍),健保(財務),5大科大逃亡……等,都立即解決大半,更不會讓台灣繼成為舉世大學密度數一數二,也成為醫學中心密度最高的「醫奴國家」。image 寫:很意外嗎?mhc130588 寫:討論事項的第三點最可怕.....為彌補適用勞基法後30%的醫師人力缺哦....連招募外國醫師 ..開放採認大陸醫事學歷..增加醫學生人數..訓練醫師助理..讓專科護理師接手...都提出來了
還說出目前招收1400名醫學生..以後每年至少要增加420位醫師人力
![]()
![]()
![]()
![]()
很早就說過了 搞不清血汗根源來自賤保 跟著仇醫團體鬼扯"財團黑洞" 沒有先要到錢卻要加人
結果就是 好一點主治醫師下來值班吸收人力缺口 然後薪水沒差多少.....一定有人不爽去開業....萬一有一兩成 基層就很慘....
差一點直接加人....這些多的人最後很多會去開業....還是基層最慘
再繼續附和醫改會的說法報老鼠冤吧!民眾也就算了 爹不疼娘不愛的開業醫師如果還腦殘(還不團結) 真的只能等著被捏死..... (失魂) (被咬了)
過去我們能聽到的,大多是代表醫療產業經營者的聲音,代表財團醫院資方利益的聲音,代表消費者的聲音,與代表充滿妥協精神的政治人物的聲音;醫勞盟要打破這種僵局,以利他的專業素養積極參與社會協商;前署長的核心任務是健保不能倒,而我們的核心任務是醫療不能倒,台灣不能倒。newshine 寫:台灣蓋了這麼多大醫院與病床
基本勞動力從哪裡來呢
當人口已經從金字塔結構變成水管狀
甚至是倒金字塔的結構時候
人力要從哪裡來呢
一直都是會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只是醫療的人力
比較受到重視
也相對之下比較難用機器人來替代
但是財團醫院還是生存
社會還是需要醫院
所以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員的權利
跟社會的需求與財團的壓力相較之下
何者是該被犧牲的
大家應該都看得出來
但是站在醫界的立場
要釐清的問題是
醫院需要的人力是在住院醫師這一部分
或許應該說是在primary care的這一部份
如何讓primary care的人力足夠
卻又不影響整體醫療人力結構
這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