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006269.shtml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7.08 08:18 am 
 
  
肌腱炎常見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肌腱炎若是沒有好好治療或休息,很容易變成慢性發炎,造成痠軟無力或是僵硬疼痛。大部分的肌腱發炎大都是因為長時間的過度使用所導致,但有些慢性疾病也會造成肌腱的發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歸屬於中醫「勞損」的範疇,屬於「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肌腱炎又稱「腱鞘炎」。肌腱是位於肌肉的末端與關節交會處,以帶狀細長的構造附著於骨頭之上,功能是將使力的力量傳到骨頭以帶動關節,而其外圍有一層鞘膜稱為腱鞘。常因過度且長時間使用而產生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常見族群包括:使用電腦者或是樂器演奏家,容易在手部及肩部關節處產生痠痛的現象,有時甚至會延者肩部後方疼痛至上臂外側。
而長期須抱小孩或用擠乳器的媽媽,也很容易延者手大拇指的方向產生痠痛無力的症狀。而長期打高爾夫球或球類的族群,也很容易在手肘的伸腕肌群肌腱,及屈腕肌群肌腱產生發炎的現象,導致手部痠軟疼痛無力,嚴重者甚至無法扭轉毛巾及提重物。
李思儀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除了辨明患者疼痛的部位,以針灸的方式促進發炎患處的循環與代謝,可再配合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內服用藥,在臨床上都有不錯的功效。通常初期多以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方式處理;若已經年痠痛,不斷反覆發作,則治療上就必須酌加些補腎的藥物。
李思儀醫師表示,門診中近期就有一名35歲的女性患者,因長期抱小孩及使用擠奶器,造成手部延者大拇指方向到手肘處都痠痛不舒的,治療上,處方選用疏經活血湯,加上桑枝引經、元胡行氣,並在手部虎口處合谷、手三里、及膝蓋外側的陽陵泉穴位施針。
患者在經過三次療程後,疼痛已大幅改善,並建議患者,平常居家可以多以熱敷的方式,加速患處的氣血循環。
李醫師表示,整體而言,肌腱炎在初期的治療上多屬於實證,所以多以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方式處理。不過,若是已經反反覆覆發生經年痠痛,治療上就必須酌加些補腎的藥物,如骨碎補、胡桃肉、枸杞子等,以加強復原的功效與速度。
日常生活保健》多按摩手部合谷、曲池、手三里穴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手部肌腱炎按摩操可幫助手部氣血循環,緩解手部酸痛不舒症狀;可以多按摩手部合谷穴、手肘橫紋端的曲池穴、和位於手肘處橫紋端往下三根橫指的手三里穴。
方式為大拇指壓住穴位,以畫圓周的方式按壓10秒鐘放鬆,再交替另一穴位,重複剛剛的按壓方式,以局部紓緩放鬆為主;動作越慢越好。
醫師提供茶飲方「行氣活血茶」供日常保健參考,材料:黃耆5錢,骨碎補、元胡各3錢,丹參、赤芍藥、川芎各2錢,桂枝1錢、桃仁、紅花各5分、當歸身1片(後下)、炙甘草五5片、生薑3片。
做法: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再倒入五碗,水滾後轉文火煮30分鐘。放入當歸再煮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
作用:針對容易手部肌腱發炎酸痛者,有助行氣活血止痛。
【2009/07/08 台灣新生報】
			
			
									
						肌腱炎未根治 易痠軟無力、僵硬疼痛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1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回覆文章 
					
		
	
	
	
	
			
			1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前往 
				
			
		
			
			
	
	- 我要活下去 (公開版面)
 - ↳ 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
 - ↳ Dharma鄭逸哲醫法肥皂箱講台
 - ↳ 肥皂箱秘密基地
 - ↳ ★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
 - ↳ 人物記實
 - ↳ 衛生署長
 - ↳ 年度疫情/疫苗
 - ↳ 2007
 - ↳ 2008
 - ↳ 2009
 - ↳ 2010
 - ↳ 醫療生態
 - ↳ 爭議文章版
 - ↳ ★愛滋病患與醫護人員權益討論區
 - ↳ ★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
 - ↳ ★醫療工商服務區(我愛紅娘)
 - ↳ ★野人獻曝●花園一隅
 - ↳ ★HIS醫療資訊廠商客服專區
 - ↳ ★血汗健保
 - ↳ ★二代健保
 - ↳ ★醫門忠烈
 - ↳ 花園子版
 - ↳ ★ 漫畫及海報
 - ↳ 愚公移山計畫暫存區
 - ↳ 愚公移山vs.冷涼卡好
 - ↳ ★CME繼續教育訊息專區
 - ↳ ★ 審查制度的善與惡
 - ↳ 政治事件聊天區
 - ↳ ★工商服務專區
 - ↳ 醫師人力供需討論專區
 - ↳ 外籍學歷與外籍醫師問題
 - ↳ 醫師替代人力問題
 - ↳ 醫院醫師的問題
 - ↳ 診所醫師的問題
 - ↳ 法規規範
 - ↳ ★波淘洶湧
 - ↳ ★醫學生事務交流專區
 - 秘密花園B區
 - ↳ 診所CEO專區
 - ↳ 藥價超級比一比
 - ↳ 不友善藥廠與盤商抵制區
 - ↳ 健保抽審guideline/criteria download 專區
 - ↳ 健保申報疑問
 - ↳ 人事問題
 - ↳ 自費專區
 - ↳ 軟硬體問題
 - ↳ 電腦與網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 ↳ 診所對外關係
 - ↳ 放假相關問題
 - ↳ 醫療糾紛
 - ↳ 綜合教室
 - ↳ 專科簽到簿
 - ↳ 藥物討論專區
 - ↳ 家庭醫學科
 - ↳ 皮膚科
 - ↳ 內科
 - ↳ 小兒科
 - ↳ 外/骨/復健科
 - ↳ 五官科
 - ↳ 婦產科
 - ↳ 精神科
 - ↳ H1N1 and Flu及感染性疾病
 - ↳ 醫療和健保法規實務
 - ↳ 健保補充費與二代健保
 - 評論
 - ↳ ★焦點評論
 - ↳ ★精選文集
 - 公會及協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
 - ↳ 全聯會與各縣市醫師公會專區(秘密花園區)
 - ↳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
 - ↳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 醫勞盟
 - ↳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TMAL】
 - 藏經閣
 - ↳ 開業醫須知
 - ↳ 111年度報稅專區
 - ↳ 107年度報稅專區
 - ↳ 106年度報稅專區
 - ↳ 105年度報稅專區
 - ↳ 104年度報稅專區
 - ↳ 103年度報稅專區
 - ↳ 102年度報稅專區
 - ↳ 101年度報稅專區
 - ↳ 100年度報稅專區
 - ↳ 99年度報稅專區
 - ↳ 98年度報稅專區
 - ↳ 97年度報稅專區
 - ↳ 96年報稅專區
 - ↳ 95年報稅專區
 - 論壇事務區(公開版面)
 - ↳ ★公佈欄
 - ↳ ★新手導引區
 - ↳ ★意見反應與求助
 - ↳ ★篳路藍縷
 - ↳ ★醫界數位媒體工作版
 - ↳ ★投票專區
 - ↳ Poll小組討論工作區
 - ↳ ★新手測試區
 - ↳ ★友站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