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從限定病患自由就醫的權利做起
文/林秉鴻醫師(醫勞盟理事)
當醫學中心是靠門診衝量來賺取藥價差,也就是以藥養醫的時候,其實會造成偏鄉醫療的嚴竣。
第一個就是健保貪圖便宜,造成醫療是醫學中心可以提供、而偏遠社區醫院與社區藥局無法提供。
一支氣喘噴劑備勞喘健保價146元,醫學中心龐大進貨還會有賺,但是偏鄉社區醫院、藥局與診所,進貨價就是200元以上,所以都不進或是進很少,這樣對偏鄉氣喘的民眾而言很危險。再來,民眾便宜了54元,卻要花更多車馬費與停車費到醫學中心買備勞喘,又在貴鬆鬆的地下美食街消費,轉換成醫學中心美食街的租金。病人沒有家庭醫師與社區醫院的守門,造成一年看診16次的世界最高門診數,比歐美一年4~5次多達快3倍,變成醫護的過勞之源。
大醫院投入門診與藥品批發,輕忽住院與急重症,又造成醫護過勞之源。目前北部醫學中心11搶9的醫院評鑑也是,目的只是為了搶健保資源,評鑑都造假,醫學中心急重症任務已無實質意義,只是都在拚品牌和大型通路。angry
唯一的解法,只有實施「醫院個別預算保障且限定大醫院不可設立門診」,還有「限定民眾自由就醫的權利」,如此一來,就不會有人跑到大醫院急診室看急門診,因為去急診就是看是否能夠住院,門診回歸到家庭醫師與社區醫院,偏鄉才會有備勞喘。醫學中心放棄門診,就可以把門診資源投入急重症。
限定病患是一切為了病患好,人人有頭獎,等於人人沒頭獎。人人都可看醫學中心,等於人人看的都不是醫學中心。人人都可上高速公路,等於高速公路變成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