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
版主: 版主021
-
- 公會及協會
- 文章: 10178
- 註冊時間: 週四 10月 26, 2006 11:49 pm
- 來自: 台北市
Re: 國內醫院死角病菌多?! 聽診器、血壓計套上恐暗藏...
[quote="zocor414"]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尋找台灣乾淨醫院在哪?雖然科學研究顯示,乾淨與院內感染並無直接關聯,但國內外各項研究公佈,包括英國研究發現,1/3的血壓計套袖口有梭狀芽胞桿菌;國內逾4成醫師白袍兩週不洗、進出醫院後的雙手可驗出多達8萬多個細菌等,根據《康健雜誌》深入調查發現,清潔與院內感染機率應該脫不了干係。
國內醫院評鑑中林林總總項目幾十項,卻獨漏「清潔」指標。走在醫院裡,除了許多看得到的髒污外,還有更多多在躲在暗處的細菌,像是聽診器、血壓計套袖、心電圖的線上面等,都可能暗藏。
有醫界人士認為,雖然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乾淨跟院內感染直接相關,而美國降低感染死亡委員會(RID)主席貝希麥考基(Betsy McCaughey)卻大聲呼籲,醫院管理階層應正視乾淨問題,因為這跟院內感染有關。
2003年SARS病毒威脅,當時令人心惶惶,而院內感染也讓當時和平醫院淪陷,醫生與護士相繼死亡。
造成院內感染的原因很複雜,通常住院的病人容易因為進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如靜脈注射等,因差就脈管讓皮膚產生破洞,細菌容易透過傷口進入體內,或是外科手術過程也時有所聞,如麻醉師將麻醉劑放入自己口袋,因為沒用完順手將剩餘留給下一位病人使用等,或是大型手術後遭到術後感染等。
院內感染難以被完全控制,提高洗手率便成為降低院內感染的第一步。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年成立病人安全聯盟,提出「乾淨的照護就是安全的照護」的宣言,國內台大醫院也在同年推動「手護神運動」頗具成效,醫護人員的洗手率從43%攀升至81%,院內感染旋即由5.3%降到4.3%。
此外,康健調查也發現,加護病房是院內感染的高風險區。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經驗數據顯示,如果住進加護病房一星期,若運氣好沒死,有5成機會得到院內感染;如果兩個星期仍未死,得到的機率為8成;如果超過三個星期還活著,則有100%的機率得到院內感染。
這其中也包括院內濫用抗生素,導致加護病房內的病菌頑強,抗藥性高,這也已成為國內外所面臨的共同問題。2007年10月,美國CDC研究發現,每年約有超過9萬名美國人因感染「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而死亡,超過因染愛滋病毒而死的數量。MRSA的抗藥性在國內的醫學中心占7至8成,在社區也高達5成。
醫院還有其他死角如兒童玩具與書籍,小病人玩過的玩具或故事書,也許上面沾滿細菌,下一個兒童一摸,就輕而易舉被攻佔;還有護理站桌面或病床欄杆、門把;或者護理人員接個電話沒洗手轉身就幫病人換藥或抽血,都可能潛藏病菌傳染危機,但無論如何,除醫護人員外,探病家屬也應謹記勤洗手,才能將院內感染的機率降到最低。
-------------------------------------------------------------------------
當初李明亮署長也推動勤洗手運動
卻被立法委員抨擊為只會洗手的署長
當時沒看見任何人出來為他辯護
尋找台灣乾淨醫院在哪?雖然科學研究顯示,乾淨與院內感染並無直接關聯,但國內外各項研究公佈,包括英國研究發現,1/3的血壓計套袖口有梭狀芽胞桿菌;國內逾4成醫師白袍兩週不洗、進出醫院後的雙手可驗出多達8萬多個細菌等,根據《康健雜誌》深入調查發現,清潔與院內感染機率應該脫不了干係。
國內醫院評鑑中林林總總項目幾十項,卻獨漏「清潔」指標。走在醫院裡,除了許多看得到的髒污外,還有更多多在躲在暗處的細菌,像是聽診器、血壓計套袖、心電圖的線上面等,都可能暗藏。
有醫界人士認為,雖然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乾淨跟院內感染直接相關,而美國降低感染死亡委員會(RID)主席貝希麥考基(Betsy McCaughey)卻大聲呼籲,醫院管理階層應正視乾淨問題,因為這跟院內感染有關。
2003年SARS病毒威脅,當時令人心惶惶,而院內感染也讓當時和平醫院淪陷,醫生與護士相繼死亡。
造成院內感染的原因很複雜,通常住院的病人容易因為進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如靜脈注射等,因差就脈管讓皮膚產生破洞,細菌容易透過傷口進入體內,或是外科手術過程也時有所聞,如麻醉師將麻醉劑放入自己口袋,因為沒用完順手將剩餘留給下一位病人使用等,或是大型手術後遭到術後感染等。
院內感染難以被完全控制,提高洗手率便成為降低院內感染的第一步。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年成立病人安全聯盟,提出「乾淨的照護就是安全的照護」的宣言,國內台大醫院也在同年推動「手護神運動」頗具成效,醫護人員的洗手率從43%攀升至81%,院內感染旋即由5.3%降到4.3%。
此外,康健調查也發現,加護病房是院內感染的高風險區。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經驗數據顯示,如果住進加護病房一星期,若運氣好沒死,有5成機會得到院內感染;如果兩個星期仍未死,得到的機率為8成;如果超過三個星期還活著,則有100%的機率得到院內感染。
這其中也包括院內濫用抗生素,導致加護病房內的病菌頑強,抗藥性高,這也已成為國內外所面臨的共同問題。2007年10月,美國CDC研究發現,每年約有超過9萬名美國人因感染「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而死亡,超過因染愛滋病毒而死的數量。MRSA的抗藥性在國內的醫學中心占7至8成,在社區也高達5成。
醫院還有其他死角如兒童玩具與書籍,小病人玩過的玩具或故事書,也許上面沾滿細菌,下一個兒童一摸,就輕而易舉被攻佔;還有護理站桌面或病床欄杆、門把;或者護理人員接個電話沒洗手轉身就幫病人換藥或抽血,都可能潛藏病菌傳染危機,但無論如何,除醫護人員外,探病家屬也應謹記勤洗手,才能將院內感染的機率降到最低。
-------------------------------------------------------------------------
當初李明亮署長也推動勤洗手運動
卻被立法委員抨擊為只會洗手的署長
當時沒看見任何人出來為他辯護
在目前高風險的時代,只願能:[北風北安全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