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cache.ppt.cc/b/8/2/src_b82dd5010 ... 1b1ca9.png
版主: 版主021
這個至少只代表他的兒子很強很不錯金城武 寫:至少黃達夫院長對SANTO講了真話:
1,黃達夫院長兒子是哈佛大學(美國排名第二)畢業生
2,要考MCAT而且是高分才能進杜克大學醫學院
3,黃達夫院長兒子很高又英俊廷拔
......
不是某歐洲醫學院ㄛ...
1. 做為一位醫師,看到病人的死亡,給您怎樣的感受?
我不知道多高才算高2. 做醫師,智商要很高嗎?
基礎醫學研究和其他所有自然科學學科一樣3. 做醫師一定要走臨床嗎?可不可以做基礎醫學研究?
我想這句話應解釋為目前入學制度造成刻板印象以為非前幾志願者讀醫學會能力不足問題.而黃院長提出不同思考方向.kathy我不知道多高才算高
不過 總不能說智商低的才適合當醫師
至少 我個人自私的期待
有一天如果我生病
希望幫我治療的醫師智商比我高一點
(不要啊) X大我的錯X-MAN 寫:我想這句話應解釋為目前入學制度造成刻板印象以為非前幾志願者讀醫學會能力不足問題.而黃院長提出不同思考方向.kathy我不知道多高才算高
不過 總不能說智商低的才適合當醫師
至少 我個人自私的期待
有一天如果我生病
希望幫我治療的醫師智商比我高一點
我認為
就醫學本身而言前段是知訊收集(HISTORY TAKING PHYSICAL EXAM)中段是邏輯思考(DDX)後段是治療,才牽涉到經濟人文與政策,從這三階段只要具備一般智商加上制度化有系統訓練皆醫師都可以有合乎水準的表現.
因此個人努力與制度是並重,只是智力高學的快智力低學的慢,但是一但學成時就醫學治療角度而言差異不大,因此人文思想與人格特質成為黃院長訴求重點.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想法.
到這邊完全同意就內科醫學本身而言是
資訊收集與邏輯思考交互並行後
得到診斷 擬定治療
這些階段只要具備一般智商加上制度化有系統的訓練
大部分內科醫師都可以有合乎水準的表現.
因此個人努力與制度並重
只是智力高的學的快 智力低的學的慢
這部份其實就難說了但是一但學成時就醫學治療角度而言差異不大,
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目前入學制度造成刻板印象以為非前幾志願者讀醫學會能力不足問題.
kathy 寫: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目前入學制度造成刻板印象以為非前幾志願者讀醫學會能力不足問題.
但不能因此反推
非前幾志願讀醫學者 能力必然沒問題
這麼多年以來
台灣一直想要透過"入學管道"尋找真正"適合"學醫的人
怎樣才算適合 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
更不用說 我們選擇的各種不同入學管道
這個手段
究竟能否達成"尋找適合人選"這個目的
前者是 理念問題
後者是技術問題
而我們看到的討論絕大多數都只侷限在前者
更可悲的是 連關於前者的討論都過於八股
不相信
你隨便問路邊一個小學生
怎樣的人適合當醫師?
他大概會不假思索 脫口而出
犧牲奉獻的 不求回報的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 ...
或者 答案可能更簡單
有醫德的...
但是我相信
你若再進一步問 什麼是醫德
這些人 十之八九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說這幾年的人生我有些什麼體驗
那就是 只思考理念而不考慮技術問題
大概很難想出什麼可以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在這個問題上打轉
即使提出的理論再完美
少了確實可行的方法
100 x 0 還是 0
知道大佬的背景以後RIOS 寫:看了這麼多金玉良言
比較不能接受的是
有這麼崇高理想、人格的醫師
一直被留在財團醫院
供財團差遣真可惜